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板鈦礦 (Brookite)

        板鈦礦 (Brookite) 是一種相對稀有的二氧化鈦 (TiO₂) 礦物,與金紅石 (Rutile) 和銳鈦礦 (Anatase) 互為同質異形體。這三種礦物雖然化學成分相同,但晶體結構各異,其中板鈦礦是最不常見的一種。它的英文名稱 "Brookite" 是為了紀念英國礦物學家 Henry James Brooke。

巴基斯坦的板鈦礦


      板鈦礦雖然不太常見,但具有獨特的性質,使其在某些應用中受到關注。 多晶型物的選擇取決於預期應用的特定要求。

銳鈦礦 (Anatase)

        銳鈦礦 (Anatase) 是一種相對稀有但非常美麗的礦物,其化學成分是二氧化鈦 (TiO₂)。它與金紅石 (Rutile)板鈦礦 (Brookite) 互為同質異形體,這意味著它們擁有相同的化學成分,但晶體結構不同。在三種二氧化鈦的天然礦物中,銳鈦礦通常是低溫下形成的亞穩定相,在高溫下會轉化為更穩定的金紅石。

金紅石 (Rutile)

        金紅石 (Rutile) 是一種重要的礦物,其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鈦 (TiO₂),屬於四方晶系的礦物是二氧化鈦最穩定的形態。它是二氧化鈦在自然界中最常見且最穩定的同質異形體(化學成分相同但晶體結構不同,另外兩種是銳鈦礦板鈦礦)。金紅石的英文名稱 "Rutile" 源自拉丁語 "rutilus",意為「淺紅色」,指其常見的顏色。

        它通常呈柱狀或針狀,有時會形成雙晶。 金紅石的顏色多樣,常見的有褐紅色、暗紅色,也可能呈現黃色、橘黃色、綠色等,鐵含量高者呈黑色。 它具有金剛光澤至金屬光澤,半透明至不透明,且具有多色性。總之,金紅石是一種重要的二氧化鈦礦物,具有多種顏色和形態,並在工業上有廣泛的應用。

螢石 (Fluorite)

        螢石 (Fluorite),又稱氟石或砩石,是一種廣受喜愛的美麗礦物。它以其多變的色彩、獨特的晶體形態和在紫外線下會發出螢光的特性而聞名,因此得名「螢石」。它在礦物界有「世界上最豐富多彩的礦物」之稱。

        彩虹螢石手串是由多顆具有多種色彩條帶的螢石珠子串聯而成,是螢石家族中最受歡迎的成員之一。它以其如夢似幻的色彩組合,以及被認為能平衡多個脈輪的能量而聞名。

藍晶石 (Kyanite)

藍晶石 (Kyanite) 是一種獨特且美麗的藍色礦物,以其顯著的方向性硬度和層狀結構而聞名。它的名稱源於希臘語 "kyanos",意為「深藍色」,完美地描述了其最常見的顏色。
https://geologyscience.com/gemstone/aquamarine/



達碧茲 (Trapiche)

達碧茲 (Trapiche) 是一種非常獨特且極具觀賞價值的寶石現象,它並非指某一種特定的礦物種類,而是指某些礦物在結晶生長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星狀的內部結構。這種結構看起來就像是西班牙語中「甘蔗壓榨機的輪子」(trapiche de caña de azúcar),因此得名。

內蒙達碧茲水晶切片

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寶石形成的過程

        寶石的形成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地質過程,主要涉及地球內部的能量、化學反應和漫長的時間。那些讓人著迷的寶石,其實是在非常極端的地幔中的高溫高壓環境、在地表火山劇烈的噴發,讓寶石在極端條件下產生結晶,在底表冷卻後問世。



        地球的結構同其他類地行星相似,是層狀的,它們可以藉由化學和流變學特性區分。地球擁有一層富含矽的地殼、一層熔融狀的地函、一層液體的外核和一個固體的內核。在地表或近地表形成的寶石,通常是透過以下幾種主要方式:

多樣的重晶石(Barite)

        重晶石的樣貌確實非常多變! 雖然它的化學成分都是硫酸鋇 (BaSO₄),但由於它形成的地質環境、生長速度、共生礦物以及雜質的不同,會產生各種獨特的晶體形態集合體。這就是礦物學中常說的「晶體習性 (Crystal Habit)」,指的是礦物晶體趨向於某一種特定外形。

重晶石的晶體習性非常豐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樣貌:

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膠花水晶(Flower Quartz / Inclusion Quartz)

        膠花水晶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水晶,它並不是指一種特定的礦物種類,而是指內部含有獨特花朵狀或片狀內含物的水晶。這些內含物通常是火山泥、火山灰、或其他礦物碎屑在水晶生長過程中被包裹進去,然後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這些雜質在晶體內形成美麗的「花紋」,看起來就像是被「凝固」在水晶中的花朵或圖案,因此得名「膠花」。

雖然「膠花」這個詞聽起來像是人工膠水凝結,但實際上,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礦物內含物,與水晶本身一同生長。


青金石 (Lapis Lazuli)

青金石 (Lapis Lazuli) 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藍色寶石,因其獨特的深邃藍色和內含的金色黃鐵礦斑點,常被譽為「來自天堂的寶石」或「夜空中的繁星」。它不僅在美學上引人注目,在歷史、文化和靈性層面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Trigger Crystals(引導水晶)

    Trigger Crystals 在水晶靈性領域中,並不是指一種特定的水晶礦物形態,而是一個功能性的描述換句話說,「Trigger Crystal」的「型態」可以有很多種,它可以是任何能夠「啟動」、「觸發」或「引導」特定能量、意圖或內在過程的水晶。

    這意味著,各種不同型態和種類的水晶,都可以被用作或被視為「Trigger Crystal」,只要它們在特定的情境下發揮了啟動或引導的作用。

例如:

聚合型水晶(Aggregator Quartz)

    聚合型水晶這個詞,在水晶靈性或收藏領域中,通常指的是晶簇 (Crystal Cluster)晶洞 (Geode) 這類型的水晶形態。它強調的是多個水晶晶體聚集、叢生在一起的自然狀態。「聚合型水晶」並非一個嚴格的礦物學分類,而是一個廣泛的描述性術語,用來指代那些由許多獨立晶體共同生長在一個基底上,形成一個整體結構的水晶群體。這些晶體可能大小不一,方向各異,共同創造出一個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



最典型的聚合型水晶包括:

縫合水晶 (Suture Quartz)

縫合水晶 (Suture Quartz) 是一種相對罕見的水晶形態,它的名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其外觀特徵:晶體表面或內部呈現出類似縫線或疤痕般的紋理。這些紋理看起來就像兩個或多個水晶部分被「縫合」在一起,或者像是一道道癒合的裂縫。

這種獨特的外觀並非人為加工,而是水晶在極端地質條件下自然形成的結果。


骨幹水晶(Elestial Quartz)

        Elestial 水晶,在中文水晶界最常被稱為「骨幹水晶」或「鱷魚水晶」。它是一種非常特殊且古老的石英(水晶)形態,以其獨特的外觀和強大的能量而聞名。Elestial 水晶的名稱源自英文單字 "celestial" (天體、天堂的),暗示其與高維度能量的連結。它的外觀非常獨特,與一般光滑、規則的水晶晶體大相徑庭。


        骨幹水晶最顯著的特點是其表面呈現出層層堆疊、凹凸不平、蝕刻狀的紋路,看起來就像是水晶的骨架,或是鱷魚的皮膚,因此得名「骨幹水晶」或「鱷魚水晶」。它的晶面通常不是平滑的,而是有許多天然形成的、複雜的層次和窗口。一個骨幹水晶可能有多個尖端,或者根本沒有明顯的單一尖端,晶體結構顯得錯綜複雜。

烏石和煤玉 (Jet)

烏石煤玉 (Jet) 是指同一種物質,它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黑色有機寶石。它與水晶、瑪瑙、碧璽等礦物寶石有本質上的區別。烏石/煤玉並非礦物,而是一種有機寶石。它是由遠古時期的樹木(主要是松柏類)在被埋藏於海底或沼澤泥質沉積物中後,在缺氧、高壓和高溫的共同作用下,經過數千萬年甚至數億年的碳化和變質過程形成的。簡而言之,它是一種高度碳化的木材,屬於褐煤的一種,但其緻密度和堅固度足以被拋光和雕刻成珠寶。

  • 別稱: 煤精、煤精石、黑玉、黑碳石。

  • 著名產地: 英國的懷特比(Whitby)是最著名的產地,此外在法國、西班牙和中國撫順等地也有出產。


黑瑪瑙 (Black Agate)

        黑瑪瑙是一種深受喜愛的黑色寶石,它不是像水晶那樣具有明顯晶體結構的礦物,而是屬於玉髓(Chalcedony)的一種。玉髓是隱晶質石英,這表示它的晶體顆粒非常微小,肉眼無法辨識。


        如果以結晶的條件來說,玻璃是快速冷卻所以沒有結晶,而成玻璃特性,屬於非晶質 (無固定晶體結構)。在礦物形成的時間越長,結晶大小就不一樣,瑪瑙則是隱晶質 (微小晶體,肉眼不可見,帶狀結構),玉髓為隱晶質 (微小晶體,肉眼不可見,纖維狀),水晶為顯晶質 (大晶體,肉眼可見)。

黑碧璽 (Black Tourmaline / Schorl)

        黑碧璽 (Black Tourmaline),在礦物學上又稱為 Schorl (鐵電氣石),是碧璽家族中最常見也是能量最為強大的成員之一。它以深邃的黑色聞名,是許多人信賴的保護石。

黑碧璽原礦

        黑碧璽是一種硼矽酸鹽礦物,屬於碧璽(Tourmaline)家族。它的黑色主要來自於其中所含的鐵元素。碧璽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礦物,因為它具有獨特的物理性質:
  • 壓電性 (Piezoelectricity): 當碧璽受到壓力(例如摩擦或擠壓)時,其兩端會產生電荷。

  • 熱電性 (Pyroelectricity): 當碧璽受熱或冷卻時,其兩端也會產生電荷。

這就是為什麼碧璽又被稱為「電氣石」的原因。這些電性特性使其在感應和處理能量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也因為這種特性,黑碧璽容易因靜電而吸附灰塵,需要勤加清潔保養。

黑曜石(Black Obsidian)

        黑曜石 (Black Obsidian) 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天然寶石,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水晶(因為它沒有晶體結構),而是一種火山玻璃。因其深邃的黑色和強大的能量,在許多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水晶印記(Crystal Imprints)

        水晶印記通常指的是水晶表面或內部自然形成的、類似圖像或符號的紋路、蝕刻或圖案。這些印記並非人為刻畫,而是水晶在漫長的生長過程中,受到周遭環境(如共生礦物的壓迫、溶解、再次結晶或特定地質力量)的影響,自然形成的獨特痕跡。

這些印記可以非常微小,也可以是清晰可辨的圖案,例如:

  • 符號或文字般的線條: 有時會看到類似符號、字母甚至象形文字的圖案。

  • 幾何圖形: 如三角形、正方形、網格狀、星形等。

  • 生物或自然意象: 偶爾會看到類似樹葉、花朵、動物甚至人臉的形狀。

  • 其他水晶的印痕: 某些水晶在生長過程中,旁邊有另一顆水晶貼著它生長,然後那顆水晶脫落了,就在主水晶上留下了它的「形狀印記」。

這些印記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們被視為水晶承載的信息、能量或記憶

發電機水晶(Generator Crystal)

發電機水晶(Generator Crystal) 在水晶界是一個很特別的稱呼,它通常指的是符合特定條件的大型天然水晶柱。這個名稱不是指水晶真的能發電,而是形容它強大的能量放射和凝聚能力,就像一個能量的「發電機」一樣。


發電機水晶通常是:

  1. 形狀完整且尖端完整的水晶柱: 這些水晶柱通常是單尖的,其六個天然生成的稜面(晶面)匯聚成一個清晰、鋒利的頂尖。頂尖越完整、越清晰,其能量傳導能力越強。

  2. 體積和重量較大: 一般來說,要被稱為「發電機水晶」,其重量通常會超過一定的標準,例如超過3公斤。重量越大,能量越穩定、越強大。

  3. 能量放射性強: 顧名思義,發電機水晶的能量被認為是從其頂尖端直線向外發射,形成一個強大的能量場。

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

隱山一詞

 「隱山」在水晶中,通常指的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幽靈水晶 (Phantom Quartz) 的表現形式。它不是一種獨立的水晶種類,而是幽靈水晶內部雜質排列呈現出的一種景觀。水晶內部包裹的礦物質(通常是綠泥石、赤鐵礦等)層,在水晶的生長過程中,這些礦物質在某些階段沉積下來,形成了一層層像山巒、金字塔或層疊的景觀。當水晶繼續生長並將這些礦物層包裹起來時,從外部觀察,這些內含物就像被「隱藏」在水晶深處的山脈,因此得名「隱山」。

與一般幽靈水晶的區別:

  • 幽靈水晶是一個廣泛的類別,只要水晶內部有礦物內含物形成「幻影」或「幽靈」狀的層次,都可稱為幽靈水晶。這些幻影可以是各種形狀,例如煙霧狀、雲霧狀、分層狀等。

  • 隱山是幽靈水晶中一種特別的視覺效果,特指那些礦物層形成清晰的山形、塔狀或重複堆疊的山峰狀景觀。它強調的是內含物排列出的立體山脈感。

最常見的「隱山」水晶是綠幽靈隱山(內含綠泥石)和紅幽靈隱山(內含赤鐵礦),也有其他顏色的幽靈水晶呈現隱山狀。

幻影水晶 (Phantom Quartz)

        幻影水晶是指在水晶晶體內部,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清晰可見的「幽靈」或「幻影」般輪廓的水晶。這些輪廓看起來就像是較早時期水晶生長階段的影像,被後續生長的水晶層層包裹起來,形成了獨特的視覺效果。你可以想像它就像一個「水晶中的時間膠囊」,記錄了水晶在不同時期的生長狀態。


        幻影水晶是一種內部似乎包含較小晶體或幽靈般晶體影像的水晶。內層晶體首先形成,然後外層晶體在其周圍生長,使內層晶體在較大晶體中清晰可見。內層晶體通常由與外層晶體相同的材料製成,但有時也可能由不同的材料製成。幻影通常呈現為晶體內部的雲狀或較暗區域,勾勒出早期晶體生長的形狀。它們的顏色和強度會根據所含礦物質的差異而改變。幻影像徵成長和蛻變,為個人進化和精神發展提供指引和洞見。

包裹體(Inclusions)

    水晶內部的包裹體(Inclusions)是指在水晶形成過程中,被困在晶體內部的任何物質。這些物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它們的存在不僅讓每顆水晶都獨一無二,也常常賦予水晶特殊的視覺效果和形而上學的意義。

        其內含物是指在晶體形成過程中被包裹在晶體中的物質。內含物可以是其他礦物質、氣泡,甚至是植物或動物遺骸等有機物質。內含物的存在可以提供有關晶體形成條件的寶貴資訊。內含物在晶體中可以呈現為斑點、雲狀、針狀或其他形狀。它們的顏色和大小會因內含物類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彩虹水晶(Rainbow Crystal)

        彩虹水晶,顧名思義,就是水晶內部或表面呈現出像彩虹一樣的光譜色彩。這種美麗的現象是光的物理作用,而不是水晶本身的顏色。水晶帶彩,就是帶財的寓意。

quartz rainbow Crystal
Natural Quartz rainbow Crystal.

        水晶裡出現彩虹光芒,主要是因為水晶內部有天然的冰裂,當光線通過這些冰裂時,會產生折射和反射,形成彩虹般的色彩效果。 這種現象在天然水晶中很常見,尤其是白水晶,因為它的透明度高,更容易觀察到這種光學效應。

橋樑水晶 (Bridge Quartz)

    橋樑水晶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水晶生長形態。它的特徵是:一顆或多顆較小的水晶生長在較大的主水晶內部,並且部分突出於主水晶的外部。你可以想像成小水晶像是搭了一座橋,從主水晶的內部連接到外面。

上圖為東海第一大美女拍攝

        橋晶是一種晶體結構,其中較小的晶體部分嵌入較大的晶體中。較小的晶體通常與較大的晶體呈直角,其底部位於較大的晶體內,而其大部分晶體則向外延伸。這種獨特的結構在兩顆晶體之間形成了橋樑般的外觀。人們相信橋晶有助於在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促進兩者之間的溝通和連結。它們也可以用來彌合人際關係中的隔閡,或與更高的境界或精神存在建立聯繫。

雙尖閃靈 (Herkimer Diamond)

        一般雙尖水晶,具有兩個自然形成的尖角。這是一種獨特的形態,當晶體自由生長時,無需附著於基質或其他晶體。雙尖水晶有兩個尖角,分別位於兩端。雙尖水晶常用於能量工作和冥想。人們相信這些水晶能夠雙向引導能量,有助於平衡和協調能量。

        雙尖閃靈,通常更廣為人知的是其英文名稱 Herkimer Diamond (赫基蒙鑽石/閃靈鑽),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雙尖石英晶體。儘管名稱中含有「鑽石」,但它並非真正的鑽石,而是因為其天然形成的多晶面、高度透明度和鑽石般的光澤而得名。赫基蒙鑽石是水晶的一種特殊形態,主要產於美國紐約州赫基蒙縣(Herkimer County)及其周邊地區的白雲岩中,這也是其名字的來源。

在紐約州米德爾維爾的“鑽石王牌礦”發現的精美赫基蒙鑽石基質樣本。
攝影:Frank J McGivern Jr

水晶的漫長形成過程

        水晶形成過程主要是在地殼深處,當二氧化矽在高温高壓下達到過飽和狀態,然後在冷卻過程中逐漸結晶而成。 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萬年甚至數百萬年,過程中受到地殼運動、火山活動、地層壓力等因素的影響,最終形成不同顏色和種類的水晶。
各種寶石在地球上許多不同的環境中形成。而幾乎所有的寶石都是在地表下形成的。有些是透過採礦帶到地面的,而有些是透過地球活動(斷層、褶皺、大規模隆升、火山活動)帶到地表的。這些過程可以將地表下400多公里處的岩石向上移動。

夏威夷大島上,熔岩從基勞亞火山裂隙最東邊的普奧奧火山口噴出。
PHOTOGRAPH BY JIM SUGAR, GETTY

為什麼水晶的型態大部分是一個六面柱

水晶(主要是指石英,化學成分 SiO2)之所以大部分呈現為一個六面柱狀,並帶有金字塔形的尖端(即六方雙錐體),這是由其內部晶體結構以及在理想生長條件下的結晶習性所決定的形成過程純屬大自然的天然力量,例如劇烈的火山或地殼運動,並沒有任何人為的干涉,一般都是形成於地殼的深處。在特定的高溫高壓環境下,特定的化學物質達至飽和的狀態時後,逐漸結晶而形成,例如白水晶就是二氧化矽的結晶,而蛋白石就是二氧化矽和水所形成的非晶質結構結晶。。


晶體結構(Crystal structure)

        晶體是具有格子構造的固體,其內部質點(原子、離子或分子)都作規律排列。以下圖為例,為一個單位晶胞(cell),在晶體材料中原子的排列是由這樣一個單位晶胞呈週期性排列而產生的,8個頂角上的原子各在unit cell 中佔有1/8個原子權重,故總和為1顆原子;而6個面心上每個原子佔了1/2個原子權重,故總和為3顆原子,習慣上我們會採用這樣的原則來描述unit cell 中的原子總數。

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

晶體慣態 (Crystal Habit)

晶體慣態 (Crystal Habit) 指的是礦物晶體在自然生長環境中通常採用的外觀形狀或集合體形式。它描述了晶體在巨觀尺度上的「個性」或「體型」,而不是其微觀的晶體結構。晶體慣態是由礦物本身的晶體結構(內在因素)以及其生長時所處的環境條件(外在因素,如溫度、壓力、空間限制、溶液濃度、化學成分變化等)共同決定的。

雖然同一種礦物都屬於同一晶系(例如,所有石英都屬於三方晶系),但它們的晶體慣態可能千差萬別。這是因為晶體在生長過程中,某些晶面可能比其他晶面生長得更快,或者因為空間不足而無法長成理想的形狀。

黃方解石(Yellow Calcite)

黃方解石 是一種常見且用途廣泛的碳酸鹽礦物,以其溫暖的黃色調和獨特的物理特性而聞名。它是方解石 (Calcite) 的一種,而方解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酸鈣 ()



星光效應 (Asterism)

        星光效應 (Asterism) 是一種非常迷人的光學現象,它出現在某些寶石的表面,當單一光源照射時,會呈現出兩條或更多條(通常是三條)交叉的明亮光帶,形成一個清晰的星芒,像一顆閃爍的星星。這種現象因其美麗和稀有性而備受珍視。

貓眼效應 (Chatoyancy)

        貓眼效應 (Chatoyancy) 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光學現象,它出現在某些寶石的表面,當單一光源照射時,會呈現出一道明亮、狹窄的、像貓咪眼睛瞳孔一樣的光帶。這道光帶會隨著寶石或光源的移動而來回游動,非常靈活生動,因此得名「貓眼」。


鑰匙孔水晶 (Key Crystal)

鑰匙孔水晶 (Key Crystal),又稱為「鑰匙石」或「凹陷水晶」,是一種具有獨特外觀的水晶類型。它的主要特徵是在晶體表面(通常是晶體的側面或底部)帶有一個或多個不規則的、呈凹陷狀的「鑰匙孔」或三角形、四邊形的凹槽

這些凹陷並非水晶生長出來的,而是在晶體生長過程中,曾有另一個晶體與其共生,後來該共生晶體脫落或溶解後留下的印記。想像一下,當兩個晶體緊密相鄰生長,其中一個的形狀完美地嵌合在另一個晶體表面,當它離開後,就會留下一個如同「模具」般的凹陷。這個凹陷的形狀通常會與已脫落的晶體(通常是另一顆水晶,或方解石、白雲石等共生礦物)的晶面形狀相符。


阿卡西紋 (Akashic Marks / Akashic Etchings)

當提到「阿卡西紋」時,通常是指在資料庫水晶 (Database Crystal / Library Quartz) 這種水晶的表面或內部,所發現的那些自然形成的、獨特的蝕刻、符號、圖案或幾何紋理。這些紋理並不是人為加工或雕刻的,而是水晶在漫長的地質生長過程中,受到環境變化(如壓力、溫度、化學成分波動)的影響,自然而然形成的印記。

這些「阿卡西紋」與你之前問的「阿卡西文」概念是相關的。「阿卡西文」更多指的是在靈性連結過程中接收到的非語言符號或圖像信息,而「阿卡西紋」則是這些信息在水晶這種物理載體上的具體物質呈現


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沙漠玫瑰 (Desert Rose)

沙漠玫瑰 (Desert Rose) 是一種非常特別且美麗的礦物集合體,它的名字完美描述了它的外形:看起來就像一朵在沙漠中綻放的玫瑰花。它並不是單一的礦物,而是由石膏 (Gypsum) 或重晶石 (Barite) 的晶體,在生長過程中將周圍大量的細沙粒和泥土包裹其中,共同結晶而成。

石膏沙漠玫瑰

重金石沙漠玫瑰 

資料庫水晶 (Database Crystal / Library Quartz)

資料庫水晶,在英文中常被稱為 Database CrystalLibrary Quartz (圖書館水晶),是一種特殊的生長模式水晶 (Growth-pattern Crystal)。它並不是指一種特定的礦物種類,而是指任何一種內部或表面帶有特殊蝕刻、符號、圖案或幾何圖形的水晶,這些圖案被認為是宇宙或地球的古老知識和智慧的儲存庫。

這種水晶的表面通常會有一些不規則的、像「條碼」一樣的刻痕、凹陷,或是像「象形文字」、「符號」般的蝕刻紋理。這些紋理並非人工雕刻,而是水晶在極其緩慢或斷斷續續的生長過程中,由於地質環境的壓力、溫度、化學成分變化等因素,自然形成的獨特生長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