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什麼是火彩 (Fire)?

火彩 (Fire),在寶石學中,又被稱為色散 (Dispersion),是指當光線穿過透明寶石時,寶石將白光分解成其組成光譜顏色(像彩虹一樣)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寶石在光線下閃爍出五顏六色的彩虹光芒


        想像一下,一道白光射入寶石,如果寶石的火彩很好,這道白光就會像經過三棱鏡一樣,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各種光譜色,並從寶石的不同刻面閃耀出來,形成一種類似「鑽石光芒」的效果。

火彩是如何產生的?

火彩的產生,是基於光學中的色散現象

  1. 光線折射: 當白光從空氣(或真空)進入寶石時,會發生折射,改變其傳播方向。

  2. 不同顏色光線折射率不同: 寶石對不同波長(顏色)的光線有不同的折射率。例如,紅色光的波長較長,折射率較小;紫色光的波長較短,折射率較大。

  3. 光線分解: 由於寶石對不同顏色光的折射率不同,當白光進入寶石後,它會被「展開」或「分解」成其組成光譜色。

  4. 彩虹閃爍: 這些分解後的顏色從寶石的刻面(尤其是頂部刻面)射出,就形成了我們肉眼所見的五彩繽紛的「火彩」。

影響火彩的因素

寶石的火彩強弱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1. 色散值 (Dispersion Value):

    • 這是寶石內在的物理屬性,代表了寶石將白光分解成光譜色的能力。色散值越高,寶石產生火彩的能力就越強。

    • 鑽石以其極高的色散值(0.044)而聞名,這也是它如此閃耀的原因之一。

    • 其他高色散的寶石還有:榍石 (Sphene/Titanite)、翠榴石 (Demantoid Garnet)、鋯石 (Zircon)、金紅石 (Rutile)、板鈦礦 (Brookite)、銳鈦礦 (Anatase) 等。

    • 某些人造寶石,如立方氧化鋯 (Cubic Zirconia, CZ)莫桑石 (Moissanite),也因其極高的色散而具有非常強的火彩。

  1. 切割 (Cut):

    • 寶石的切割方式對火彩的展現至關重要。理想的切割角度和比例能最大限度地將進入寶石的光線分解並反射回觀察者的眼睛。

    • 如果切割過深或過淺,光線可能會從寶石底部漏掉,導致火彩大大減弱。

    • 明亮式切割 (Brilliant Cut),如圓形明亮式切割鑽石,就是專為最大化火彩和亮度而設計的。

  2. 透明度 (Transparency) 和淨度 (Clarity):

    • 寶石必須是透明的,光線才能穿透並分解。

    • 高淨度的寶石,內部包裹體或裂縫越少,光線傳播的阻礙就越小,火彩表現就越好。

  3. 亮度/光線強度 (Brightness/Light Intensity):

    • 環境光線越充足,尤其是具有點光源特性的光線(如陽光直射、聚光燈),越能激發寶石的火彩。這也是珠寶店常用射燈來展示寶石的原因。

火彩與閃爍、亮度的區別

雖然火彩、閃爍和亮度都是描述寶石光學效果的詞語,但它們有區別:

  • 亮度 (Brilliance / Brightness): 指的是寶石反射回觀察者眼睛的白光總量。它主要與寶石的折射率和切割有關。

  • 閃爍 (Scintillation / Sparkle): 指的是寶石在移動時或光線源變化時,其光點和光線反射的閃動效果。它與切割刻面的數量和排列有關。

  • 火彩 (Fire / Dispersion): 專指寶石將白光分解成彩虹光譜色的能力。

        這三者共同構成了寶石的「美光」效果,使得寶石看起來光彩奪目。其中,火彩是衡量寶石美觀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尤其是在鑽石和某些彩寶的評價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